人形机器人有望在2025年实现量产,达闼机器人CEO黄晓庆详解行业瓶颈与未来发展前景”
近日,我国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龙头企业——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闼机器人”)董事长兼CEO黄晓庆在“2023复旦管院科创周-复旦科创先锋年度论坛”上发表了主题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将带来一场新工业革命”的演讲。在演讲中,黄晓庆分析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广大听众揭示了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前沿动态。
黄晓庆首先介绍了达闼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和愿景:“我们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打造云端智能、连接未来的智能机器人。我们的愿景是通过云端大脑操作系统,让机器人更加智能化,从而助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接着,黄晓庆谈到了人形机器人在当前技术水平下所取得的突破。他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所有的基础技术都已经实现,包括步态、语音识别、环境感知等方面。然而,这些技术突破并未完全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瓶颈和痛点。”
针对人形机器人的三大痛点,黄晓庆进行了深入剖析。首先,要解决一个完整的端到端产品运行的问题。这意味着要确保机器人从启动、导航、执行任务到停止的整个过程中都能稳定运行,而这可能需要两到三年时间,而非十年。其次,需要有庞大的体量来推动行业发展,实现产业化。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在起步阶段需要国家的补贴支持,最终使其产量达到10万辆,从而形成规模效应。同样地,人形机器人也需要类似的政策扶持,以促进其产业规模的扩大。最后,需要强大的资本支持。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来推动各环节的发展。只有当产品具备足够规模并得到资本推动时,它才可能走向商业化。
在谈到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时,黄晓庆引用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预测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有可能实现量产。他认为,《意见》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标志着我国将人形机器人作为继PC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第四个颠覆性产品,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同时,黄晓庆强调了云端大脑操作系统在人形机器人中的应用价值。他指出,《意见》中明确了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和“肢体”关键技术的突破,其中大脑位于云端操作系统。得益于我国5G技术的全球领先地位和部署完善,云端大脑操作系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从人形机器人的生态系统来看,黄晓庆认为,实现量产后,如何推动其更好地应用是一个重大课题,涉及制造业、服务业、应用开发行业以及整个服务体系运营。他认为,通过运用人形机器人,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此外,家庭智慧养老、医疗健康、教育娱乐等领域也将成为人形机器人应用的新兴市场。
在谈及机器人企业的社会责任时,黄晓庆表示,人工智能本身没有倾向性,但它的倾向性与数据的输入和训练的语言模型密切相关。因此,我们不能依赖人工智能自身来实现科技向善,必须加强监管。监管首先应关注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然后机器人企业需要在规范和标准的指导下完成对机器人伦理的检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认为,我国人形机器人行业有望在监管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为全球机器人产业树立榜样。
展望未来三到五年的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行业变化,黄晓庆预测,届时智能机器人将成为主流,即拥有强大人工智能支持的机器人。他认为,目前的工业机器人并非真正强大的人工智能,而是接近这个目标的初步阶段。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我们将看到人形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巨大变革。
总之,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达闼机器人正积极推动技术研发和创新,努力实现人形机器人的量产与应用。面对人形机器人的三大痛点以及未来行业发展的挑战,黄晓庆提出的观点和建议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