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毒株JN.1或引发新一轮感染高峰?专家解读”
近期,一种名为JN.1的新型新冠病毒变异株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引起了广泛关注。12月8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将其单独列为新冠临近预报(SARS-CoV-2 Nowcast)中的一个重要变异株。这一举动表明,尽管JN.1具有较高的传播性,但其致病性并未明显增强。与此同时,我国专家也表示,JN.1不会对我国现有防疫措施构成威胁。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研究员王鹏飞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鉴于上一波感染后抗体水平下降的情况以及JN.1较强的免疫逃逸力,预计JN.1将在2024年1-3月在我国传播,引发新一轮感染高峰。然而,由于当前人群感染背景复杂,新一轮传播强度尚难预测。
另一方面,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金冬雁认为,公众无需过度担忧JN.1,因为它在全球范围内不可能造成重大疫情。他指出,现有的变异株所产生的变异均为小变异(漂变),而非大变异(转变)。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历过由不同变异株引发的感染潮,但没有出现重大疫情的状况。
金冬雁还强调,判断一个毒株的强弱应关注三点:一是复制能力,包括其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二是免疫逃逸能力;三是传播性。曹云龙团队的研究发现,JN.1的L455S突变显著提高了其免疫逃逸能力,但降低了与新冠病毒受体ACE2结合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JN.1的致病性并没有增强,这一点得到了美国CDC的认可。JN.1的快速增长仅表明变异株可能会推动感染量的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带来更大的公共卫生风险。此外,美国CDC表示,尚无证据表明JN.1感染会导致不同于其他变异株的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对此进行了回应。12月9日,WHO紧急事务发言人迈克尔·瑞安博士表示,JN.1是一种新的变异株,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在传播性或致病性方面的具体情况。瑞安博士提醒各国政府和公众,无论新冠病毒的变异如何,采取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仍然是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
为应对JN.1等新型变异株的传播,我国正加紧开展科研工作。例如,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团队研究发现,JN.1的传播性确实较强,但与现有疫苗的保护效果相比较,其导致的感染病死率较低。这意味着,即使JN.1在我国传播,现有疫苗仍然能够提供较好的保护作用。
此外,我国相关部门正密切关注JN.1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防控策略。例如,海关总署已加强对来自疫区的进口商品的检疫力度,防止潜在的病毒传播风险。
在疫苗接种方面,我国将继续推进全民接种工作,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和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此外,我国也将继续开展新冠病毒的基础研究工作,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异株挑战。
综上所述,JN.1作为一种新型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虽然具有一定的传播性,但其致病性并未明显增强。我国专家表示,JN.1不会对我国现有防疫措施构成威胁。面对这一挑战,我国正积极加强科研工作,调整防控策略,确保全民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