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部持续低温,今冬寒冷程度如何?

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持续偏低,引发广泛关注。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徐珺指出,这主要受到两次强冷空气过程的影响,分别为13日至16日和18日开始的较强冷空气。此外,12月中旬以来,北极涡旋分裂为双中心,以及欧亚上空西风带剧烈扭曲,也是导致我国气温骤降的原因之一。

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持续偏低的背后有着复杂的气象因素。首先,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使得地球气候系统发生改变。北极地区增温速度远超全球其他地区,这导致了北极涡旋分裂、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增强以及西风带扰动等现象的出现,进而影响到我国的气温变化。其次,冷空气的强度和频率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有所变化。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多次寒潮天气过程,让公众感受到了极度的寒冷。然而,这些现象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气候变化与极端寒冷现象之间存在矛盾。专家解释称,判断某年或某个月份的气候温暖程度,并非仅依据单次天气事件,而是以整段时间内气温平均值是否显著高于或低于历史同期为准。例如,今年11月3日至7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因寒潮天气而骤降,但这并不能改变整个秋季的平均气温成为1961年以来最高的结论。

那么,为何在 global warming 的背景下,我国中东部地区仍然会出现如此强烈的冷空气呢?答案在于北极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北极地区的气温波动较大,一方面是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独特的气候机制所决定的。北极地区存在着一种被称为西风急流的强大气流,它像围栏一样约束着极地冷空气,防止其过度扩散。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至3倍,这意味着北极地区的气候正在发生变化。由于北极地区与中低纬度气温差减弱,难以维持强大的西风急流,极涡内的冷空气就变得“躁动不安”,更容易分裂南下。北极来的冷空气,温度远远低于我们生活的中低纬度地区,多次出现的寒潮天气让公众感到“速冻”。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可能会出现极端寒冷现象,但这并不与气候变化的趋势相悖。相反,这种现象正是气候变化的一种体现。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并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此外,政府还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气候变化研究,提高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水平。我国已经建立了多个气候变化研究机构,开展了大量的气候变化研究工作,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推广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企业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碳排放。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完善。例如,我国政府已经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总之,尽管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可能会出现极端寒冷现象,但这并不与气候变化的趋势相悖。相反,这种现象正是气候变化的一种体现。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