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发力:增投资、促消费、减负担、保民生”

近年来,我国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和内部经济运行困难挑战,通过精准有力的宏观调控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采取了扩投资、促消费、减负担、保民生的策略,有效地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了经济的总体回升向好。

一、扩投资

我国今年的财政政策中,专项债券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被用来扩大投资和补充基础设施。根据财政部部署,今年安排的专项债券额度达到了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500亿元。这些债券主要用于支持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林水利等重点领域的发展。

二、促消费

除了扩投资外,我国还在税收政策上进行了调整,以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例如,延长新能源汽车的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减免5200亿元的车辆购置税。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消费的增长。

三、减负担

为了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人减轻负担,我国还出台了一系列的税费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涵盖了减轻税费负担、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支持创新创业、以及针对特定群体的税收优惠等多个方面,总共有50项。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四、保民生

面对财政收支紧平衡,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支持力度。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06万亿元,同比增长3.6%,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推动省市下沉财力,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基层的支持力度,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五、科技创新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今年我国重点聚焦研发投入、创业投资、研发设备、重点产业链、鼓励创业创新等方面,延续、优化、完善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统一提高到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同时,新增7月预缴申报期作为政策享受时点。这些措施增强了企业研发投入的底气。

六、基础设施建设

增发国债前两批项目清单下达,涉及安排增发国债金额超8000亿元,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补短板、惠民生。同时,有利于扩大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七、教育投入稳定增长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支出42166亿元,比上年增长6.9%。这表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且愿意为此投入更多的资源。这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八、医疗改革

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功能,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40元。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有助于降低居民的医疗负担,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九、住房保障

全国住房保障支出增长8.6%。这表明我国政府在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通过增加住房保障支出,政府希望能够缓解一部分人的住房压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十、社会保障

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06万亿元,同比增长3.6%,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推动省市下沉财力,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基层的支持力度,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之,我国的财政政策在今年的实施中,既考虑了经济的大局,又关注到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显示出了鲜明的政策导向。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保障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