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破解减负增负困局:政府、学校、社会多方合力打造高质量课后服务新时代》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加强课后服务管理,规范服务内容和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减轻学生及家长的负担。

《通知》明确了课后服务的基本原则,包括严禁随意扩大范围,严禁强制学生参加,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严禁不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人员进校提供课后服务。这一系列规定意味着课后服务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单纯追求学业成绩的提升。

同时,《通知》强调,课后服务应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这意味着学校在进行课后服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此外,学校还需加强对课后服务教师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

在此基础上,《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包括:明确课后服务的目标、任务、范围和方式,制定详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设施设备配置,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估机制等。

此外,《通知》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课后服务的顺利实施。首先,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课后服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服务质量和覆盖面。其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再次,要注重课后服务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家长和社会对课后服务的认识和支持。

随着《通知》的发布,各地纷纷响应,开始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一些地区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课后服务模式,如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科技竞赛等,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一些学校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活动,如亲子阅读、手工制作、体育锻炼等,既增进了家校之间的联系,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推进课后服务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部分地区的课后服务经费不足,影响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有些学校强制要求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压力;还有一些学校将课后服务异化为课外补习班,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面对上述挑战,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需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一方面,要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化的课后服务教师,提升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同时,要注重家校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后服务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健康成长。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