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DC市场蓬勃发展:中国成为创新领导者,研发管线超过120个,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快速增长”

在全球范围内,抗体偶联药物(ADC)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课题。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在临床阶段的ADC药品数量占比达到了51%,而在全球范围内这一数字仅为42%。这表明我国在ADC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成果丰硕,尤其是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与此同时,我国拥有庞大的管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全球ADC交易的增加,也反映了我国ADC药物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抗体偶联药物(ADC)是由细胞毒性药物与靶向肿瘤的单克隆抗体构成的复合物,具有高度特异性靶向能力和强效杀伤癌细胞的特点,被誉为“魔法子弹”。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ADC药物在治疗癌症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然而,作为一种新型药物类别,ADC药物的研发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高成本、复杂的生产工艺、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问题。因此,国际合作和交流成为了推动ADC药物研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英国药企葛兰素史克(GSK)与我国翰森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翰森制药”)签署的协议中,GSK将获得一种名为HS-20093的B7-H3靶向ADC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开发权和商业化权利。根据协议,GSK在研发期间将收到最高15.2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附加条件的阶段性付款方案),而在产品商业化后,GSK还将根据中国以外地区的全球净销售额,支付特许权使用费。GSK全球肿瘤学研发高级副总裁 Hesham Abdullah 表示:“B7-H3在多种实体瘤中都有高度表达,这些实体瘤仍然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案。我们期待在多种适应证中推进这个潜在的新疗法,未来与我们现有产品形成潜在组合治疗。”

这并非GSK首次与翰森制药达成ADC药物战略合作。2023年10月,GSK与翰森制药就目前在中国进行二期临床试验的B7-H4靶向ADC候选药物HS-20089达成协议,用于治疗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这项协议在内容上与本次大致相似,只是在价格上略低一些。GSK支付了85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承诺支付最高1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在ADC的重磅交易中,也不乏我国创新药企的身影。截至目前,已有四款ADC候选药物在我国与国外药企达成合作,分别是苏州宜联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HS-20093、映恩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的DB-1305和DB-1303、DB-1311,以及和铂医药(上海)有限责任公司的HBM9033。

在国内市场方面,目前国内ADC药物研发管线已经超过120个,研发企业已经超过70家。2020年,Adcetris(治疗霍奇金淋巴瘤和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Kadcyla(用于早期和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在中国获批上市,这两款药物合计销售额为57万美元。2021年6月,首款国产创新ADC药物——荣昌生物的RC48(爱地希)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是我国首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突破性疗法双重认定的ADC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胃癌、尿路上皮癌。

随着我国政策对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的加大,叠加国内ADC创新药企研发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内ADC技术平台及在研管线正在迅速获得国外药企广泛认可。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ADC药物市场将会快速增长,成为全球ADC药物研发的重要力量。

总之,我国在ADC药物领域的研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在临床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随着国内外药企的合作不断加强,我国ADC药物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