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性别平等:2022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实现综述与展望》
为全面了解我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的实施状况,国家统计局依据该纲要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相关数据资料,对2022年在妇女健康、教育、经济、决策和管理、社会保障、家庭建设、环境、法律等领域的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报告显示,2022年,《纲要》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妇女健康方面,孕产妇死亡率得到了显著降低,达到15.7/10万,较2021年下降2.5%。这一成果的实现得益于我国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不断完善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以及健康扶贫政策的实施。与此同时,婚前医学检查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产前筛查率以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等各项指标都有所提升。这些数据的背后反映出我国对孕妇和新生儿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有利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障妇女和胎儿的健康。
在教育方面,我国正努力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性别差距完全消除,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女生的数量持续增长,约占在校生的46.7%。高中阶段教育也在持续普及,女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已达到46.7%。此外,各类职业教育在校女生人数也有所增加。在高等教育中,女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达到50.0%,与男生基本持平。这些数据显示出我国对女性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有助于提高女性的综合素质,促进性别平等。
在经济方面,我国正在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确保女性就业权益得到有效保障。2022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员达到3.2亿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3.2%。女职工劳动保护和健康保障也得到了加强。为了保障女性在经济领域的权益,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明确了女性在工作过程中的权益,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
在社会政策方面,我国正在加强对困难妇女的救助保护和保障力度,提高困难妇女保障水平。2022年,城市和农村低保人均保障标准分别增长了5.7%和9.8%。此外,困难妇女救助工作也在持续加强。例如,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妇女扶助”等项目,帮助贫困地区的妇女脱贫致富,提高其生活质量。
在家庭建设方面,我国正在加大婚姻家庭工作力度,改进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引导建立和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2022年,开展婚姻家庭服务指导的婚姻登记机构比例达到了50.8%。通过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家庭的幸福指数,促进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
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正在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2022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87.4%,比2021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同时,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也在持续提高,截至2022年末,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了73%。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在法律保障方面,我国正在加大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力度,细化完善家庭暴力发现机制、联动机制等,以提高女性运用司法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2022年,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各地法院加大对家庭暴力案件的审理力度,依法制裁家庭暴力行为,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这些措施有助于保障妇女的人身安全,提高社会的安全感。
综上所述,2022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的实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性别歧视、职场不平等等。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些问题,努力推动性别平等,让每一位女性都能享有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