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制造业PMI降至49.0% 内外需均走弱 非制造业扩张加快

12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出现回落。同时,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4%,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扩张有所加快。此外,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3%,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说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保持扩张。

具体来看,制造业PMI的各项指标中,新订单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新订单指数下滑最为显著,下行幅度达到0.7个百分点。这表明,12月份我国制造业市场需求偏弱,生产和销售压力加大。同时,原材料库存指数和非进口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反映出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充足,但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

在外需方面,12月新出口订单指数较前值下行0.5个百分点至45.8%,创2023年1月以来新低。这可能与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有关。从这点来看,12月我国出口金额累计同比难以大幅上行。

在内需方面,我国“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这一复合指标录得2.9%,较其前值收窄0.2个百分点。结合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速依旧低迷等情况,预计12月我国内需依旧较为疲弱。因此,“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依旧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预计后期将“多出台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

生产端方面,虽然生产指数较前值下行0.5个百分点,创2023年8月以来新低,但这一指数已经连续7个月处于扩张区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也意味着当前宏观经济“供强需弱”特征明显,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近期物价水平明显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价格方面,12月出厂价格指数(47.7%,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51.5%,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王青认为,出厂价格指数在收缩区间继续下滑,背后是当前供应稳定而市场需求不足;而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的反弹,主要源于红海局势紧张,导致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涨,另外,国内宏观政策在稳增长方向继续用力,近期国内主导的钢铁、水泥、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有所上涨。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12月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9%,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为年内次高水平,延续了下半年以来的高位运行状态。这显示三季度以来伴随稳增长政策全面发力,制造业企业对未来预期较为积极。同时,新动能增长较快,其中,12月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0.3%和50.2%,虽较上月都有不同程度下滑,但继续处于扩张状态。这表明尽管近期经济复苏过程再现下行波动,但制造业转型升级仍在持续。

从全球范围看,今年以来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持续收缩,12月份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PMI初值分别为48.2%和44.2%。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调查中部分企业反映,海外订单减少叠加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总之,尽管12月份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但非制造业扩张有所加快,年底服务业仍在经济复苏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制造业转型升级仍在持续推进,企业对未来预期的积极态度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然而,外部环境的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仍然存在,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