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新兴专业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教育部发布新医科人才培养指南》

教育部发布《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

教育部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的重要文件,旨在引导高校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新医科专业。这一举措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并为维护群众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指南》,共有五个新医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分别是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老年医学与健康、健康与医疗保障、药物经济与管理、生物医药数据科学。这些专业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的需求。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专业。这个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医疗器械与装备领域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基本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主干学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物理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学生需要熟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医学仪器、医疗装备的基本原理,并具备医疗器械与装备领域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后,他们可以从事医疗器械与装备的制造、运行、维护、管理、质量监督、检测、生产过程控制等相关工作。

接下来是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这个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养老服务和管理理念,熟练掌握老年疾病康养、健康管理知识能力,能够在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中心、医养结合照护中心等老年医学相关机构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与管理等工作的专业型人才。主干学科包括临床医学、药学、心理学、材料学等。学生需要学习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生物化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老年医学、药事管理与法规、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营养学、老年心理学、康复医学、医学伦理学、健康教育学、人工智能导论等课程。

第三个专业是健康与医疗保障。这个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健康服务、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基本知识,熟悉健康治理的基本理论、健康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具有应用医疗保险管理技术和健康保障决策支持能力,能够在医疗保险部门、社会保障机构或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疗保险管理、健康保险核保与理赔、健康保障政策开发与评估相关工作的人才。主干学科包括临床医学、管理学、社会保障学等。学生需要学习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管理学基础、公共行政学、社会保障概论、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医疗保险学、卫生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人工智能导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

第四个专业是药物经济与管理。这个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药物经济学、药品管理、药品政策相关的基本知识,熟悉药物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等科学范式与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能综合运用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数据科学等方法,精准预测药物、医疗器械、药学服务等健康干预措施对患者、医疗系统和全社会的成本效益与投入产出比,满足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制药企业、医疗机构等多方需求的复合型药物经济管理人才。主干学科包括药学、基础医学、经济管理学等。学生需要学习药学概论、基础医学概论、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原理、健康经济学、医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医疗保险、健康测量、药事管理与法规、卫生事业管理、医药产业与市场分析、卫生技术评估与药物经济学、卫生政策、药物流行病学、人工智能导论等课程。

最后一个专业是生物医药数据科学。这个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生物医药知识,掌握面向数据科学的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应用大数据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大数据分析挖掘、大数据系统开发等技术领域以及大数据生物信息、大数据药学、大数据医疗与公共卫生管理等各类应用领域工作的专业型人才。主干学科包括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生物科学、医学、药学等。学生需要学习药学概论、基础医学概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编程语言、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生物信息学、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等课程。

教育部发布的《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为我国的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这些专业不仅符合当前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的需求,而且能够培养出具有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专业将为我国的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带来更加繁荣的局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