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文!2025年起全面推行车网互动,助力新能源发展》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环保、低碳的交通工具,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能如何与电网进行有效互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之间的高效互动,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企业选择购买和使用电动汽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超过300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达到了约10%。然而,当前我国的充电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导致充电难、充电贵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之间的互动机制不健全,导致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难以精确控制,影响了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因此,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对于提高充电效率、降低充电成本、促进新能源汽车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实施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多方协同。加强车网互动顶层设计,坚持系统观念,从社会整体效益的高度进行统筹谋划。通过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和创新市场机制,充分调动产业链各方积极性,建立符合市场规律、多方合作共赢的系统化推进机制。

2. 积极探索,适度超前,有序建设。结合各省市新能源汽车推广与电力市场改革进展,积极探索兼顾多方利益的车网互动业务场景和商业模式,面向不同场景需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有序推进车网互动生态建设。

3. 鼓励创新,统一标准,保障安全。推动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创新引领发展。加快推动标准制修订工作,引领行业协同规范发展。建立健全配套监管措施,完善测试认证、系统接入、聚合调控等环节配套管理机制,保障车网互动场景下电网运行安全。

三、发展目标

《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和2030年的发展目标:

1. 到2025年,我国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建成,充电峰谷电价机制全面实施并持续优化,市场机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大力度开展车网互动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立车网互动标准体系,优化完善配套电价和市场机制。到2025年底前,力争实现居民充电峰谷分时电价全面应用,进一步激发各类充换电设施灵活调节潜力。

2. 到2030年,我国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市场机制更加完善,车网互动实现规模化应用,智能有序充电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成为电化学储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争为电力系统提供千万千瓦级的双向灵活性调节能力。

四、重点任务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实施意见》明确了以下重点任务:

1. 协同推进车网互动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动力电池关键技术攻关,在不明显增加成本基础上将动力电池循环寿命提升至3000次及以上,攻克高频度双向充放电工况下的电池安全防控技术。研制高可靠、高灵活、低能耗的车网互动系统架构及双向充放电设备,研发光储充一体化、直流母线柔性互济等电网友好型充换电场站关键技术,攻克海量分布式车网互动资源精准预测和聚合调控技术。加强车网互动信息交互与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究,构建“车—桩—网”全链条智能高效互动与协同安全防控技术体系,实现“即插即充(放)”智能便捷交互,同时确保信息安全和电网运行安全。

2. 加快建立车网互动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车网互动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优先完成有序充电场景下的交互接口、通信协议、功率调节、预约充电和车辆唤醒等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力争在2025年底前完成双向充放电场景下的充放电设备和车辆技术规范、车桩通信、并网运行、双向计量、充放电安全防护、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同步完善标准配套检测认证体系,推动在车辆生产准入以及充电桩生产、报装、验收等环节落实智能有序充电标准要求。积极参与车网互动领域的国际标准合作,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3. 优化完善配套电价和市场机制。鼓励针对居民个人桩等负荷可引导性强的充电设施制定独立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并围绕居民充电负荷与居民生活负荷建立差异化的价格体系,力争2025年底前实现居民充电峰谷分时电价全面应用,进一步激发各类充换电设施灵活调节潜力。研究探索新能源汽车和充换电场站对电网放电的价格机制。建立健全车网互动资源聚合参与需求侧管理以及市场交易机制,优化完善辅助服务机制,丰富交易品种,扩大参与范围,提高车网互动资源参与需求响应的频次和规模,探索各类充换电设施作为灵活性资源聚合参与现货市场、绿证交易、碳交易的实施路径。鼓励双向充放电设施、储能设施、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等新型灵活性资源参与电力市场竞争,支持其通过多种方式向电网提供灵活性服务,逐步提高其市场化程度。

4.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企业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停车场、充电站等设施,按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五、政策措施

为确保《实施意见》的顺利实施,相关部门制定了以下政策措施:

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地方政府出台购车补贴、免征车辆购置税等相关政策,引导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2. 优化信贷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贷款利率,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贷款额度。

3. 加强土地供应。各级人民政府要合理安排土地供应,优先保障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简化用地手续,降低用地成本。

4. 完善保险制度。鼓励保险公司推出适合新能源汽车特点的保险产品,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保险费用。

六、结论

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实施意见》各项任务,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取得更大突破,为建设清洁、绿色、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