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生命科学学院试点改革:取消GPA实行等级制,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近日,我国著名学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试行了一种全新的考核评定方式,即实行“等级制”代替传统的平均成绩点数(GPA)。这一改革举措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鼓励他们更多地关注自身素质的提升,如参与各类讲座、选修课程以及科研实践活动等。此举得到了许多学生的积极响应,他们表示,等级制让他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
等级制的推行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关注。生命科学学院原副院长王世强表示,对本科生实行等级制、放弃GPA的目的,是为了给同学们留出更多时间提升素质,比如听一些名家讲座,选修一些人文课程,参加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等。他认为,这样的改革有助于打破传统的“以成绩论英雄”的观念,让同学们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等级制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生命科学学院在推行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各种因素,如如何确保国内外高校准确理解该院的学业评价标准,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适应性问题等。为此,学院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以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例如,在成绩单上附加相关等级制成绩评定的说明,告知对方若有疑问可以来电沟通;加强教师培训,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学业压力等。
此外,生命科学学院还积极与其他高校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的发展。据悉,近年来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也在尝试等级制的成绩评定改革。这些学校的成功经验为其他高校提供了有益借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共同促进教育公平和多元化发展。
尽管等级制改革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和认同,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争议。部分学生担心出国深造、跨专业保研时,会遇到对方院校更认可GPA的情况。对于这个问题,生命科学学院表示,为确保国内外高校准确理解该院的学业评价标准,学院会在成绩单上附加相关等级制成绩评定的说明,告知对方若有疑问可以来电沟通。
此外,有专家指出,取消绩点制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构建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应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多元的评价,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绩点。他建议,绩点制和等级制都可以作为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参考指标,但需合理调整其权重,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
总之,我国高校正在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改革路径,以期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多元化发展。等级制改革作为一种有益尝试,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