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首个核能供热示范工程在海盐启动,年减排约2.4万吨煤炭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冬季寒冷的气温让南方城市也面临着集中供暖的需求。然而,传统的煤炭燃烧供暖方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首个实现核能供热的县城——海盐县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

海盐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这里气候温和湿润,但由于地理位置较偏南,冬季气温较低,需要进行集中供暖。然而,海盐的传统能源主要是煤炭和天然气,这两种能源都存在严重的问题。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天然气资源有限,价格较高。因此,海盐急需寻找一种新的、环保的、经济的供暖方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海盐县与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展开合作,共同推进核能供热项目的实施。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筹备,2021年12月,由秦山核电与海盐县合作的我国南方首个核能供热项目——“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正式启用,率先在该县的3个生活小区投运核能供热。

“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是利用秦山核电机组冬季剩余热功率提供热水,用于供暖的项目。具体来说,该项目利用秦山核电机组的冷却剂循环过程中的低温部分,通过多级换热站进行多级换热,将热水的温度逐步提高,最终达到用户所需的水温。同时,该项目还可以回收部分热量,用于供应给其他区域或设施。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核能资源,又有效地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

据了解,目前海盐核能供热应用领域已经从单一的居民供热,逐渐拓展到工业生产、公建设施、商业酒店、康养公益机构等多个领域。为了确保核能供热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海盐县还对项目进行了严格的安全评估和管理,包括设备运行监控、应急预案、人员培训等方面。此外,海盐还积极推广核能供热技术,与其他地区分享经验,推动核能供热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海盐核能供热项目在降低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该项目投入运营以来,每年可以减少燃用标煤约2.4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6.8万吨。这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海盐核能供热项目是我国南方地区首个实现核能供热的成功案例,标志着我国在核能供热领域的技术和实践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未来,随着更多核能供热项目的落地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能源结构将更加清洁、高效,环境质量将得到持续改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