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民航发展规划:全面提升运营效率,打造国际一流航空枢纽”
民航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工作重点:实现运输生产回归自然增长,提升客座率、载运率和飞机日利用率,挖掘国内市场新增长点,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市场加快恢复,提升航空枢纽国际竞争力,提升航空物流服务能力,大力服务低空经济发展。
2024年民航力争完成旅客运输量6.9亿人次,全年国内航线旅客运输量预计将达到6.3亿人次,同比增长超过2019年的7.7个百分点。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为我国经济带来新的活力,促进消费升级,推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同时,国际客运市场的恢复也将对我国民航业产生积极影响。预计2024年底每周将有6000班左右的航班,恢复至疫情前的约80%。这将进一步激发国内外游客的出行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复苏和发展。
民航今年将全面拉动航空市场需求,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为1360亿吨公里、6.9亿人次和76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约14%、11%和3%。这意味着民航将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满足不断增长的旅客和物流需求。
同时,民航将鼓励大型骨干航空公司打造枢纽间空中快线,鼓励中小航空公司专注支线市场,鼓励企业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产品,以及加快推进“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络体系建设。这些举措旨在提高航班的频次和覆盖范围,降低机票价格,吸引更多的旅客选择民航出行。此外,民航还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加强国际合作方面,民航将落实中美元首会晤成果,推进中美直航航班大幅增加,积极扩大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航权安排,深化与中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的项目合作。这些举措有助于促进全球民航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民航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民航还将提升航空枢纽国际竞争力,研究制定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合理优化首都、大兴机场协同运行机制,支持航空货运枢纽专业化、规模化运行,支持有基础、有能力、有意愿的大型航司进一步强化枢纽导向型资源配置政策,强化枢纽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建设。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航空枢纽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国际旅客和物流通过我国航空运输体系。
在提升航空物流服务能力方面,民航将支持快递、跨境电商企业加强航空货运能力建设,鼓励航空物流企业加强与先进制造、跨境电商、冷链生鲜等产业对接,引导企业加快海外航空货站布局建设,深化航空物流综合保障能力试点,加大对航空货运枢纽基础设施、航权、时刻等资源的协同保障,提升航空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航空物流的整体实力和服务水平,满足国内外客户的需求。
最后,民航将大力服务低空经济发展,健全通用机场政策法规与标准管理体系,支持地方加快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建设,引导支持运输机场开展通航业务,深化拓展航空医疗救护、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新兴消费等业态发展,支持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基地)为基础,推动打造若干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之,民航工作会议提出的2024年工作重点涵盖了多个方面,旨在促进我国民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我们期待在全体民航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民航事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