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颁奖典礼:为实现科研梦而努力拼搏

标题:第三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颁奖典礼圆满落幕,青年科学家们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

正文:

1月28日晚,备受瞩目的第三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以下简称“上海科技35U35”)颁奖典礼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评选共选出35位获奖者和15位提名奖获得者,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展现出强大的科研能力和广阔的前景。

在众多获奖者中,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长聘副教授王洪泽引起了广泛关注。他在激光3D打印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早在2007年刚进入大学时,就被早期3D打印技术所吸引。他坚定地选择这个方向,并一直致力于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在激光3D打印技术领域,王洪泽及其团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如在部分重大装备的零构件生产过程中,激光3D打印已经在承担重要角色,甚至个别零件的生产已经替代了传统工艺。

在自动驾驶领域,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教授胡笳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他认为,自动驾驶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大范围的应用,而非一蹴而就的过程。他希望能在未来的10到20年内,看到自动驾驶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还指出,自动驾驶应该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通过不同的场景、不同等级、不同用户来渗透,这在未来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

除了在科研领域的杰出表现,许多获奖者在海外求学的经历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段佳,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她在药物靶标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近两年里,她攻克了GPCR偏向性信号转导机制的重大科学问题,成功建立了稳定GPCR-G蛋白信号转导复合物的新方法。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临床开发替代激素治疗的小分子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海外“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句话对于胡笳来说,既是一种鞭策,也是他对未来发展的期许。在他看来,归国后的科研环境和市场前景让他看到了无限可能。回国后不久,他与上汽集团建立了合作,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胡笳回忆说,当时看来国内的科研环境越来越好,大家都在投入科研创新,希望在技术壁垒上打败别人。

王洪泽的海外经历更为丰富,他曾分别在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地求学和工作。归国后,他在上海交通大学组建了一个实验室,致力于“结构-功能一体化金属3D打印”的研究。四年间,实验室发展迅速,技术成果在商飞、商发、航天八院、华为等企业单位得到了广泛应用。王洪泽表示,他们出去的目的是为了让3D打印技术在国内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这也是他出去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青年科学家们普遍秉持着一个共识:科研的路要一步步走,他们并不设定具体目标,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同时享受科研的过程。他们坚信,只有去做了才知道,没做之前设想的和最后的结果肯定不一样,否则怎么叫科学呢?

总之,第三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的颁奖典礼展示了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的优秀品质和强大实力。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自己的领域不断探索,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杰出的青年科学家们,将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