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我国经济运行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制造业PMI小幅回升,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上涨,供需关系逐步改善”

1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升。1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7%,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延续平稳扩张走势。1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9%,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持续扩张。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此解读称,总体上看,1月PMI数据整体上行,意味着开年宏观经济运行回稳,特别是市场需求不足问题有所缓解。然而,1月制造业PMI指数连续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背后是当前房地产行业仍处于调整阶段,居民消费信心不足。

制造业PMI的改善主要得益于春节期间消费需求的升温以及国家政策的刺激。据文韬分析,多地积极抓项目拉动基础原材料市场需求有所回稳。同时,国外市场需求也趋稳向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2%,较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主要是近期国外对我国船舶、汽车、基础原材料以及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需求较快增长,带动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基础原材料行业出口都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从分类指数看,生产指数(51.3%,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50.8%,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49.0%,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47.6%,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47.6%,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此外,制造业“供强需弱”的特征愈发显著。这意味着近期物价水平还会处于低位。从价格端看,1月制造业PMI中的两项价格指数“双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较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至50.4%,出厂价格指数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至47.0%。

王青认为,出厂价格指数在收缩区间继续下滑,背后是当前供应稳定而市场需求不足。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下降但仍在扩张区间,意味着大宗商品价格保持涨势,但涨幅有所收窄。背后是红海局势紧张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推升效应减弱,而国内房地产行业继续处于调整状态,近期国内主导的钢铁、水泥、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稳中偏弱。不过,考虑到上年同期价格基数走低,预计1月PPI同比降幅仍将从上月的-3.0%收窄至-2.6%左右。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4%,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48.9%,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7.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王青认为,大型企业PMI升至扩张区间,主要源于稳增长政策对基建等大型企业影响更为直接;而小型企业PMI指数低位下行,背后是小型企业多接近市场终端,消费需求不足对其影响更为直接。

在非制造业方面,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结束收缩状态。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至50.7%,已连续2个月小幅上升。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结束此前连续两个月的收缩状态。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从行业看,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3个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4个,服务业景气面有所扩大。 “在节日效应带动下,居民出行消费意愿增强,零售、道路运输、航空运输、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扩张区间,市场活跃度有所回升;铁路运输、邮政、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及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同时,资本市场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位运行,景气水平偏弱。”赵庆河说。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回落3个百分点至53.9%,王青认为,这符合节前波动规律,但继续处于高景气状态,与近期基建投资提速相印证。

展望未来,王青表示,随着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提振,经济运行将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如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全球疫情等因素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经济稳定运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