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树忠院士领导团队精确测定二叠纪末赤道等低纬度地区陆地生物大灭绝时间”
中美科学家携手揭示二叠纪末陆地生物大灭绝新时间线
经过近十年的时间野外采样和高精度同位素测年,中美科学家近日终于确定二叠纪末期赤道等低纬度地区发生陆地生物大灭绝的时间。这一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不同生态系统对环境恶化有不同的反应速度,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还原出生物大灭绝的全过程。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沈树忠,作为该研究的领导者,向我们解释了这次重大发现的背后。他表示,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是地质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大型灭绝事件,导致了超过八成的海洋物种和约九成的陆地物种的消失。然而,关于这次大灭绝在不同地区和生态系统中的具体时间和过程,科学家们至今仍然知之甚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沈树忠带领他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为期十余年的野外采样和高精度同位素测年工作。他们通过对各种地质样本的分析,以及使用同位素测年技术精确测定岩石年龄,最终确定了二叠纪末期赤道等低纬度地区陆地生物大灭绝的开始时间为2.5188亿年前。这一结果比海洋生物大灭绝的开始时间晚了大约6万年,比高纬度地区的陆地生物大灭绝开始时间晚了约43万年。
同时,研究团队还对不同纬度带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在大灭绝期间的生物多样性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低纬度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变化相对较小,这可能意味着当时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环境抗压能力。
据沈树忠介绍,通过运用最新的测年结果,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描绘出2亿多年前的生命浩劫发生的过程。在大灭绝过程中,陆地生物大灭绝最早开始于高纬度地区,然后逐渐蔓延至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相比之下,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则遵循着独特的规律,总体来说发生得更为迅速。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研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揭示了生物大灭绝过程中的地理差异,还为未来环境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沈树忠表示,通过了解不同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环境挑战,从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确保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总之,中美科学家携手合作,利用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技术成功确定了二叠纪末期低纬度地区陆地生物大灭绝的具体时间。这一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不同生态系统对环境恶化不同的反应速度,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还原出生物大灭绝的全过程。这将为我们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环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