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太湖水质达到历史最佳,安全度夏连续16年,成为长三角核心区域绿色生态典范

江苏省政府在2月2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项重大喜讯: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太湖的水质状况在2022年达到了自2007年以来的最佳水平,水质优良,藻情轻微,连续16年实现了安全度夏。这一成果得益于全省各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不懈努力。

据悉,根据国家考核数据显示,2022年太湖湖体的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浓度稳定控制在II类和I类标准,总磷含量为0.052mg/L,总氮含量为1.09mg/L,同比分别降低了17.5%和9.9%。尤其是东部湖区水质稳定保持在III类标准,湖心区的水质也首次达到了III类标准,而西部湖区的水质大幅好转。全年共发现蓝藻水华53次,同比减少了51次,平均面积、最大面积和藻密度分别同比下降了45.7%、50.8%和30.3%。此外,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达到3.08,较上年提升了近一成,显示出了良好的生态恢复效果。

在流域水环境方面,206个重点断面的优III比例高达96.6%,其中所有河流断面的水质都达到了III类及以上标准。全年总磷、总氮的入湖通量同比分别降低了2.9%和25.5%。此外,流域内的19个湖库水质也在持续改善,阳澄湖的水质首次达到了III类标准。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不仅对于江苏省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同时也承担着长三角地区的生态支撑作用。每年为沪苏浙两省一市提供了超过21亿立方米的优质自来水水源。据统计,太湖全流域仅占全国0.4%的土地,却创造了全国10%的经济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这充分展示了太湖地区在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之间取得了平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江苏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环保措施。首先,加大对太湖周边地区的水污染治理力度,强化了对企业排污的监管,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其次,加强了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推广绿色农业技术,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再次,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水系治理工作,提高太湖周边地区的生态涵养能力。

同时,江苏省政府还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鼓励企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等手段,吸引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到太湖保护工作中来。

此外,江苏省政府还与 neighboring省份和城市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太湖保护和治理中的挑战。例如,与浙江省合作开展跨界水资源管理,共同维护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与上海市合作推进跨界污染联防联控,共同保障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安全。

总之,太湖水质的改善和连续16年安全度夏,充分展现了江苏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未来,江苏省将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为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