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1省276城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2000亿贷款助力优质项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视频调度会
为加强房地产市场融资工作的协调和配合,推进房地产项目的顺利进行,近日,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召开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视频调度会。会议旨在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加强信息共享,优化审批流程,提高项目落地效率,满足合理融资需求。
会议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出,房地产融资是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融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融资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较高、风险管控难度大等。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融资协调机制建设,促进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金融监管部门表示,房地产融资是银行机构的重要业务领域之一。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银行业务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和挑战,其中房地产市场融资尤为重要。为此,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大对银行业机构的指导和监管力度,督促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房地产市场融资工作。同时,监管部门还将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房地产市场融资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部门还就加强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建设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强调,各地要扎实推进融资协调机制有关工作,注重项目“白名单”的质量、工作进度、项目实施以及宣传引导。按照协调机制“应建尽建”原则,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2023年3月15日前建立健全融资协调机制,既要高质量完成“白名单”推送,又要高效率协调解决项目的难点问题。
金融机构要建立专门工作机制,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完善审批制度,细化尽职免责规定。要主动对接融资协调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快授信审批,提高项目落地效率,满足合理融资需求。要落实好项目闭环管理,对暂时无法提供融资的项目要及时反馈相关问题。要加强贷款“发放—使用—偿还”闭环管理,防止贷款被挪用,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此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部门还将建立联合调度、及时通报机制,定期通报各省和城市的融资需求落实情况。各部门和地方要将项目筛选情况、审批进度等信息及时上报,以便于监管部门掌握整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
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沟通协作,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动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房地产市场融资工作,助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