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教育高质量发展,82所学校纳入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工作范围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在这个重要的时刻,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于2月29日下午在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旨在展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的成果,以及进一步推动通州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在论坛上,通州区教委主任刘中阁详细介绍了通州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他表示,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通州区始终秉持着“内升外引,持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理念,依托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实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在市教育局的统筹下,一批优质资源校陆续到通州办学,建立了分校或通州校区,覆盖了基础教育各学段。
为了实现全域覆盖,北京已将通州区82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纳入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工作范围。这意味着,无论居民住址何处,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通州区还鼓励“手拉手”学校深入对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共同发展。目前,82所学校已经全部完成了合作协议的签订,并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结对活动。
通州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家住通州的人发现,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刘中阁认为,这得益于通州区实施的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以及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的政策。他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教育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在此次论坛上,多位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观点。他们一致认为,通州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社会各界也要关注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此外,论坛还讨论了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专家们认为,可以通过集团化、共同体、手拉手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快农村学校质量的整体提升。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通州区正落实《通州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五年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构建“面式覆盖、线式培养、点式提升”三维立体全学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立区级创新学院,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最后,刘中阁对未来通州区基础教育发展提出了五项工程:一是深化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工程,推动副中心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二是实施干部教师素养提升工程,以培养优秀校级干部、教育家型教师和强师工程为核心,提高师资水平;三是推进教育数字化新赛道工程,借助新技术与教学管理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实施农村学校质量提升工程,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五是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构建三维立体全学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总之,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通州区基础教育事业迈上了新台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通州区将继续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