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试点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高校如何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摇篮?
新京报讯(记者 刘洋)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的关注。她强调,高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对新质生产力人才的全员培养至关重要,这将从智慧环境、教学资源、产教融合等多个层面加速新质生产力人才的培育。
郭媛媛认为,打造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强人才和数据这两大基础生产新要素的培育。她指出,要重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包括战略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这些人才将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支撑。
针对如何加强新质生产力人才的培养,郭媛媛给出了三点具体建议。首先,教育部和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应协同推进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提高智慧教室的使用比例,以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时代所需的创新开放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其次,教育部应主导高等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推动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将社会、企业和线上教育资源融入教学过程中,以全面提升新质生产力人才的素质。最后,应鼓励高校与科技创新企业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度合作,构建产教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