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第三年,欧洲强化民防备战
在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的当下,欧洲各国纷纷提升社会应对潜在战争的能力。瑞典、丹麦、芬兰、西班牙等成员国纷纷建立起各自的民防模式。乌克兰境内的孩子们已经开始学习识别迫击炮、手榴弹和导弹,甚至开始学习射击、组装步枪或者驾驶无人机;一些成年人也积极参与到民防活动中,甚至应征成为预备役军人。面对俄罗斯对欧盟领土的“侵犯”和“威胁”,欧洲理事会本周提高了警惕,并呼吁加强“军事准备”和“民事防护”。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已经要求芬兰前总统绍利·尼尼斯托起草一份关于如何加强欧洲防护的报告。冯德莱恩表示:“我们知道,普京的野心不仅在于乌克兰。”布鲁塞尔已经敲响了警钟,但许多欧洲社会早已行动起来。虽然欧盟内部尚未就俄罗斯可能发动攻击或社会参与防御达成完全共识,但是许多国家已经在行动。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兼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利日前表示,“战争并非迫在眉睫”,并要求不要惊吓民众。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安全问题专家拉斐尔·洛斯表示:“北欧国家,特别是芬兰和瑞典这些在冷战中保持军事不结盟的国家,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储备关键物资,不仅是弹药,还有医疗用品和食品,并为其平民做好应对全球危机的准备。”
无论俄罗斯或其他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混合战争的威胁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无论是网络攻击还是虚假宣传活动,其本质都是一种先于常规武装力量攻击公民的侵略类型。芬兰与俄罗斯的边界线长达1300公里,是民防的典范。根据赫尔辛基的统计,现有的掩体数量达到50500个,足以在必要时为全国550万居民中的480万人提供避难所。五大核心能力包括:预警(警报)、疏散、战斗、救援和医疗。
邻国瑞典与芬兰一样是北约的新成员,多年来也一直在做准备。早在2018年5月,当时的政府就做了一件1961年以来从未做过的事情——向公民大量邮寄题为《如果危机或战争来临》的指导传单。现任政府则更进一步,成立了民防部,并以斯德哥尔摩的“全面防御”为框架。丹麦也受到了需要投资于国家国防准备的感召,其模式是义务兵役制。波兰最近对其防空洞进行了清点,并计划投资升级掩体系统,同时提高教育和卫生部门在发生袭击时的应对能力。政府还在制定新的民防法。与莫斯科同样非常近的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均增加了军费开支,但也没有忽视民防准备。今年爱沙尼亚政府批准了一项新的民防行动计划,目标是在4年内使至少25%的人口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