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制药红曲风波:日本保健品监管漏洞及安全隐患
日本近日爆发一起因小林制药公司生产的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引发的肾脏疾病事件。截至目前,已有5人死亡、114人住院,另有约680人入院就诊或准备就诊。这起事件引发了日本国内外广泛关注,再次敲响了保健品安全警钟。
此次事件涉及到日本“功能性标示食品”制度的安全隐患以及日本红曲制备工艺的经验不足。根据规定,生产商只需在上市销售前向日本内阁府下属的消费者厅提交与其声称功能相符的科学依据进行备案即可,无需日本政府部门审批许可。这种相对宽松的监管机制可能导致在安全性检验方面存在疏忽。
此外,小林制药公司在事件发生后并未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向相关机构报告,导致危害扩大。同时,该公司使用的红曲菌株并非我国法定允许应用于保健食品和药品的菌株,这也可能是造成问题原因之一。
然而,专家提醒消费者不必因红曲产品而恐慌。红曲在我国已有1000余年使用历史,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我国对红曲菌的安全性进行了严格评估,允许用于保健食品和药品的是经过国家安全性评价的紫色红曲菌。相比之下,日本小林制药使用的丛毛红曲菌是未在我国法定允许应用于保健食品和药品的菌株。
虽然此次事件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恐慌,但专家表示,保健品并非药品,消费者应理性对待并谨慎购买。在购买海外产品,特别是食品类产品时,消费者应选择正规的品牌授权店铺。一旦发现问题,消费者可能难以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