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红曲风波: 警示与启示

新华社讯:近日,日本小林制药公司生产的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引起广泛关注,由于红曲原料中发现了不明成分,导致多人服用后出现肾脏疾病,其中5人死亡、114人住院,另有约680人入院就诊或准备就诊。这一事件揭示了日本“功能性标示食品”制度的安全隐患以及红曲制备工艺的经验不足等问题。

据了解,此次事件的起因是日本小林制药公司在对其含红曲成分的保健品进行分析时,发现其自产红曲原料中含有不明成分。对此,该公司表示正在积极寻找问题的根源,并通过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等机构进行验证。同时,日本政府已着手对所有申报备案过的数千种“功能性标示食品”实施紧急检查。

针对此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朱毅指出,相比日本的“功能性标示食品”,我国的保健食品实行注册制与备案制相结合的制度,既抓面,又抓点,监管更为严格。

此外,中国中药协会中药发酵药物专委会发酵中药饮片技术专家组组长申屠银洪强调,药品和保健食品上市后,企业必须进行严格监控,包括但不仅限于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对于此次事件,日本经济学家、无限合同会社首席经济师田代秀敏认为,小林制药公司的这次食品安全危机也与企业组织结构有关。该公司作为典型的日本家族企业,可能在经营决策时存在家族利益优先于顾客利益的倾向。

总之,专家们认为,此次小林制药红曲风波给我们的警示在于,无论红曲产品在日本还是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应受到严格的监管,同时企业也应注重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损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