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取得突破:精准识别驱动基因实现个性化诊疗

在今年的4月15日至21日期间,我国举办了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为“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我国癌症五年生存率已经从2015年的40.5%提高至2022年的43.7%,实现了健康中国行动的阶段性目标。专家强调,精准确定癌症患者的驱动基因,特别是罕见的靶向基因,对于治疗至关重要。当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正朝着精准诊疗和个性化诊疗的方向发展,而找到驱动基因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例如,黑色素瘤是一种由黑色素细胞转化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转移率和死亡率也较高。在我国,黑色素瘤主要集中在手脚等肢体部位,约占所有病例的一半。然而,与欧美地区不同的是,我国黑色素瘤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紫外线暴露。针对这一现象,我国的研究团队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案,如靶向治疗、靶向加免疫疗法或者化疗加免疫疗法,这些方法的效果显著,甚至超过了国外皮肤型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效果。

另一个例子是肺癌,其主要的驱动基因包括EGFR、KRAS、ALK等,已有相应的靶向治疗方法。同时,一些罕见的靶向基因,如BRAF V600、RET融合基因、ROS1融合基因等也值得关注。精准识别肺癌患者的驱动基因,特别是罕见的靶向基因,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通过精准识别癌症患者的驱动基因,尤其是罕见的靶向基因,可以更有效地进行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人的痛苦。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