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自主研发155毫米车载炮投入实战,与西方冤家路窄?
近日,乌克兰军方已将自主研发的2S22型155毫米车载炮(代号:Bohdana)投入战场使用。这款车载炮采用了北约制式的155毫米口径,与乌克兰以往主要使用的152毫米和122毫米苏式口径火炮有所不同。作为一款以苏俄制式武器装备起步的乌克兰军队及军工企业,为何会选择研发北约制式的大口径火炮,以及在尚未实现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就将该火炮投入前线呢?
乌克兰2S22型火炮系统的设计思路借鉴了法国“凯撒”车载炮的特点,被外界誉为乌克兰版的“凯撒”火炮。在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下来的军事工业体系并不完善,因此在独立后,乌克兰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地弥补这些空白。在地面武器领域,乌克兰拥有哈尔科夫的莫洛佐夫设计局和马雷舍夫坦克工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设计-生产体系。
近年来,乌克兰军工企业在保持原有苏/俄制式装备技术的基础上,还研发了一系列符合北约技术标准的武器装备,如北约制式口径的步枪和本文提到的北约制式155毫米口径的身管火炮。考虑到苏联大口径火炮设计、制造技术的停滞,以及北约制式大口径火炮技术和性能的巨大提升,许多国家纷纷转向北约155毫米火炮技术体系,乌克兰也选择了这条道路。
然而,乌克兰国产155毫米车载炮的研发过程充满了挑战。由于国际军贸市场上各种风格迥异的155毫米车载炮层出不穷,尤其是瑞典FH-77BW L52“弓箭手”,使得乌克兰国产155毫米车载炮在火力、机动性和信息化等方面相形见绌。此外,乌克兰政府在2009年之前并未决定在武器装备发展上全面转向西方北约制式技术标准。因此,乌克兰国产155毫米车载炮自2009年以来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直至2014年至2017年间,乌克兰政府因克里米亚事件彻底转向西方。在此背景下,乌克兰政府重新批准研发国产155毫米车载炮,意欲以此融入西方武器装备体系。研发进程加快,TASKO重型机床厂与KrAZ汽车公司合作,于2018年完成了首辆样车的研发。然而,尽管采用了不同的底盘,这些样车仍被视为科研样车而非正式量产型号。
当前,乌克兰2S22型车载炮已在战场上投入使用,与俄军现用的最新型2S43型“锦葵”152毫米车载炮相比,双方各有优劣。2S43型车载炮具有更强的机动性和越野能力,良好的射击稳定性和充足的备弹量,但火力相对较弱。相比之下,2S22型车载炮的射程更远,但自动化程度较低,完全依赖人力装填弹药,且弹药供应完全依赖于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