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团队揭示动物源性新发传染病的奥秘

近年来,动物源性新型传染病的爆发频率显著上升,如伪狂犬病、猴痘等,这对公共卫生和绿色健康养殖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粟硕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利用前沿交叉研究方法,开展了关于哺乳动物宏基因组数据中病毒基因组组成、生态学特征与跨物种传播规律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构建人-动物-环境一体化多维度新型传染病预测预警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这项研究的关键在于解决动物携带微生物的认知空白,尤其是养殖哺乳动物。团队对来自五大动物目的的哺乳动物进行了系统的宏基因组研究,鉴定了125种病毒基因组,其中包括39种新的病毒种,拓宽了我们对养殖哺乳动物携带病毒的种类认识。

同时,团队还采用了单组织单样本的建库策略,实现了在个体水平解析病毒共感染以及更灵敏的挖掘低丰度病毒,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获得更为精细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揭示不同尺度上的病原生态学问题。

此外,团队还面临着海量宏基因组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的挑战。他们成功构建了一体化宏病毒组注释管道,用于数据清洗、病毒识别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此项研究的成果不仅对公共卫生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病毒学、生态学等相关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指引。在未来的研究中,团队将继续关注动物中已表现出较高流行趋势的病原体,加强对它们的监测和防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