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仿制药崛起:破解信任危机,重塑公众信心
关于我国民众对仿制药尤其是国产仿制药质量的担忧问题,近期一篇名为《医院越来越难开到进口原研药》的文章引发了广泛关注。文章提到,尽管原研药在过了专利期后会迅速出现可替代的仿制药,且全球范围内约90%的处方都是仿制药,但我国部分民众对此仍持谨慎态度。
我国民众对仿制药质量的担忧主要源于其对进口原研药的依赖心理。这种依赖心理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长期累积的结果。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工作晚了约30年才开始启动。这使得民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逐渐形成了对进口原研药的依赖。
不过,事实上,仿制药能够取代原研药的前提是它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没有显著差异。为此,我国自2016年开始实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旨在确保仿制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达到与原研药相当的水平。虽然这项工作存在一定的歷史欠账,但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后,便开展了药品的集中带量采购工作。通过这一政策,提升了仿制药在我国市场的使用比例。同时,集采过程中,国产仿制药的占比已上升至96%。此外,2023年的第二次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结果显示,进入集采的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尽管如此,原研药在市场上仍具有一定优势,要改变民众对国产仿制药的认知需要时间。在此过程中,有关部门需加强药品质量监管,以确保国产仿制药的品质。同时,确保原研药的供应渠道,以提高民众对国产仿制药的认可度。
总之,我国正处于培养对国产仿制药信任的过程中。在这一阶段,各方都需要严格把控药品质量,共同努力打造民众对国产仿制药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