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钟南山呼吁提高疾病认知
新京报讯(记者 张兆慧)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通知,决定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意味着我国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慢阻肺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和气短,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越来越费力。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据我国卫生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亿名慢阻肺病患者,其中40岁以上人群中,每8人就有1人患有该病。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慢阻肺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肺功能检查作为重点内容,并进行定期筛查。同时,吸入药物也被视为慢阻肺病稳定期的标准治疗方案,长期规范使用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预防急性加重和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强调,尽管慢阻肺病尚无彻底治愈的可能,但通过早期肺功能检查并及时治疗,仍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他建议40岁及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长期吸烟史、接触生物燃料以及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应将其纳入年度体检项目中,以便及早发现并治疗慢阻肺病。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慢阻肺病已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但在社会认知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据统计,我国超过90%的慢阻肺病患者在病情发展至中重度或极重度时,才会引起重视。因此,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病的认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钟南山认为,基层医疗机构在慢阻肺病防治中起着关键作用,他们负责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干预、管理和康复治疗。他表示,慢阻肺病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助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使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让广大民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高效和规范的医疗服务。
最后,钟南山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慢阻肺病,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做好规范诊疗工作,共同为实现健康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