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历届得主:华人科学家占比最高
我国科学家积极参与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多次荣获该奖项
自1901年设立以来,诺贝尔物理学奖已有百年历史,期间诞生了众多杰出的研究成果。在这百余年中,我国科学家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华人科学家均在此榜单之上。据英国物理学会Physics World网站统计,历史上共有225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其中包括5位女性科学家。
历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涵盖了多个研究领域,如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原子、分子和光学物理学等。凝聚态物理学作为一门前沿科学,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多次引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青睐。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的三位科学家即是在凝聚态物理学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的代表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得主是劳伦斯·布拉格,他在1915年因利用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与其父威廉·亨利·布拉格共同获得诺贝尔奖,当时他年仅25岁。而最年长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美国物理学家亚瑟·阿斯金,他在96岁时与2018年得主唐娜·斯特里克兰分享201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约翰·巴丁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者,他曾分别在1956年和1972年获得这一殊荣。此外,我国科学家还曾多次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例如,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授予罗杰·彭罗斯和另一名科学家安德里亚·格兹,他们因为发现黑洞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有力预测而获奖。
总的来说,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物理学界关注的焦点,我国科学家积极参与其中,为人类物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