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创新高
上海市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等技术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这些单位的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超过了180亿元,同比增长了26.6%。同时,以许可、转让、作价投资等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也达到了50亿元以上,这一数字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
医疗卫生机构成果转化制度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23年,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达到了17.18亿元,同比增长了77.5%。这得益于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改革举措,包括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性改革,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简化转化服务和决策流程,以及建立校内项目主动挖掘制度等。
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上海市还启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截至2023年11月,已有39家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参与试点,完成了或正在推进的赋权成果98项,转化金额近8.7亿元,推动了50家公司实现了自主创业或合规整改。
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许文平表示,该校建立了由体制内外混编的成果转化专员队伍,并首创了高校成果转化系列高级职称聘任办法。此外,学校还构建了成果转化中国资单列管理新模式,以确保学校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上海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廖玉清介绍了该校的赋权改革工作情况。短短两个月内,该校已经帮助项目吸引了1.5亿元的融资,其中一个长期难以谈下来的投资项目,也在两个月内完成了1亿元的融资。
未来,上海市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