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共同应对隐形杀手,守护健康防线
10月29日,恰逢第19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聚焦“体医融合,战胜卒中”,旨在增强公众对卒中早期识别和应对能力的认识。脑卒中,亦称中风,在我国已成为首要的死因,每年约有数百万人受到其影响。
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郝峻巍教授介绍,卒中是可干预和可预防的。不同年龄层的预防措施也各有侧重。例如,35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MRA核磁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动脉瘤并采取措施,避免脑出血风险。而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则强调保持清淡饮食,减少油炸食品摄入,戒烟限酒,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针对中老年出血性卒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对于缺血性卒中,老年人应特别注意预防“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并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脑卒中发病后的黄金救治时间窗极为有限,仅几个小时内。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需要在卒中发生后4.5小时内进行,而出血性卒中的取栓治疗则需在8小时内完成。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主任赵性泉指出,这些时间窗的设定是基于脑组织的代谢特性。脑组织对血液的需求量大,一旦发生缺血,症状会迅速出现,功能障碍也难以逆转。
赵性泉主任强调,在患者出现症状后,家属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家属应保持其气道通畅,并尽可能将其头部转向一侧。如有呕吐物,应立即清除。
为了便于公众记忆,赵性泉主任推荐使用“中风120”识别法。其中,“1”代表观察脸部是否对称,嘴巴是否有歪斜;“2”代表检查双臂是否同时无力;“0”代表评估言语是否清晰。如出现任何异常,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此外,北京市脑卒中质控中心最新发布了脑卒中急救地图,为公众提供了便捷的急救信息。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识,共同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