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水资源危机威胁南亚国家生计

在青藏高原冰川地带,杨勇研究员感受到的“热”逐年加剧。他指出,近年来,即使是夏天在野外考察时,白天只需穿短袖短裤即可,而上世纪80年代需要穿上外衣甚至防寒服。然而,在许多冰川周围的湿地、草地或开始荒漠化的沙地上,地表最高温度已达到30多摄氏度甚至40多摄氏度。这一现象已经成为高原的常态。

杨勇是我国最早深入长江和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调查流域地质环境与河流水文的地质学者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他就开始了对青藏高原的考察研究。2005年以来,他又花了近10年的时间探访了青藏高原上的主要河流。至今,即使已经65岁高龄,他每年仍需投入近10个月的时间在野外进行水系与地质考察。

在高海拔地区行走时,杨勇经常能听到冰川下的水流和石头相撞的声音。他表示,几十年来,物种、植被和人类活动都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在水文方面,最大的改变却是最明显的。杨勇担忧地说:“青藏高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气候变化,其冰川融化和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对南亚地区乃至全球的水资源安全和生态平衡构成了严峻挑战。”

被誉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拥有超过10万亿立方米的总水量,涵盖了51条冰川、96个湖泊和13条亚洲大河。然而,这片在全球78个水塔单元中占据16个单元的重要水土,也是最脆弱、风险最大的地区。根据中国科学院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第二次青藏科考报告》,青藏高原是全球变暖最剧烈的地区之一。1980至2018年间,每十年升温0.42摄氏度,是全球平均升温速率的两倍。

气候变化使得青藏高原的气温升高,主要影响了“三融”:冰川加速消融、冻土层解冻和降水量增加。这导致了地表水补给量的增加,进而改变了水系格局,如湖泊数量的增加、湖泊面积的扩大和湖岸溃决等。

然而,杨勇警告说,从更广泛的空间和时间维度来看,湖泊数量和面积的增加并不一定是好事,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河流水系演变和不可预测的灾变”。同时,“三融”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等量转化,而是伴随着“水塔”自身水资源供应能力的折损,对人类社会构成威胁。

近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印度尼泊尔等地也频繁发生类似冰川和地质灾害的事件。此外,南亚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最贫困、抵御灾害能力最低的区域之一,气候变化对南亚各国在气候变化进程中的角色、处境和诉求有着重要影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