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赫尔佐格谈智能汽车:中国优势与创新挑战

在近日举办的2024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奥泰因·赫尔佐格接受了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的专访。在访谈中,他分享了对当前全球汽车智能化发展态势、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等问题的看法。

赫尔佐格院士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化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和电子元件,成为汽车发展的新趋势。对于智能化可能导致的工作岗位减少的问题,他表达了乐观态度,指出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往往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

谈及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赫尔佐格院士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占据一席之地,尤其是设计者能够站在用户角度出发,精心设计软件功能,这一点值得称赞。

在选购汽车方面,赫尔佐格院士透露,虽然他目前在欧洲驾驶的是一辆韩国品牌的车,但他对中国汽车的质量和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不过,他也指出了中国汽车服务网络覆盖不足的问题。

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未来发展,赫尔佐格院士认为,虽然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已经有所应用,但要实现完全无人驾驶,可能还需要10到15年甚至更长时间。他指出,当前自动驾驶车辆在复杂路况下难以高效感知环境,并且相关硬件也需要进一步发展。

至于大语言模型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赫尔佐格院士认为,尽管大语言模型可以基于海量数据生成结果,但其准确性和可信度仍有待提高。他认为,目前大语言模型在汽车上应用时,需要人工对输出结果进行控制,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方面,赫尔佐格院士认为,中国汽车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前景广阔。他提到,如大众集团已在上海设立合资研发中心,这表明了跨国合作的重要性。他还强调,各方需要共同解决标准设立、软件授权认证等问题,以促进智能化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