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CPI同比微涨0.3%:食品和能源价格影响显著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3%,涨幅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环比则下降0.3%,与上月持平。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这一变化主要受到食品和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
从环比看,10月份CPI下降0.3%,与上月持平。其中食品价格影响最大,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2%。具体来看,猪肉、鲜菜、鲜果和水产品的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1.4%、1.8%和1.7%。这些价格变动占CPI总降幅的七成左右。这主要是由于9月份部分地区受到极端天气影响,部分鲜活食品价格上涨较多,而10月份随着极端天气影响的消除,价格自然回落。
从同比看,10月份CPI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下行是同比涨幅回落的主要因素。10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9%,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影响了CPI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此外,10月份能源价格降幅比上月扩大了1.6个百分点,也导致了CPI涨幅的下滑。
付凌晖强调,除食品和能源之外,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保持稳定或小幅回升。从核心CPI来看,10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呈现小幅回升趋势。服务价格方面,10月份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交通工具租赁费用价格上涨3.2%,显示出假日经济的积极影响。
展望未来,付凌晖认为我国粮食生产有望丰收,生猪和鲜菜供应总体稳定。随着冬季和元旦的到来,食品价格可能趋于稳定并在一定程度上上升。另一方面,工业消费品除能源价格受国际输入性影响较大外,多数产品供应充足,价格有望保持稳定。服务供给总体稳定。随着经济持续复苏,将带动服务需求的增长,从而对服务价格产生一定拉动作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预计下阶段CPI价格将保持小幅上涨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