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破千万,绿色开放引领全球新格局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突破千辆的重要时刻,许多人联想到特斯拉这一全球知名的品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经全部取消,这展现了我国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决心和信心。这种开放不仅带来了进步,也推动了我国向现代化的迈进。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宣布将放宽外资股比限制时特别提到汽车行业外资限制。仅仅三个月后,特斯拉就在上海建立了其全球首个外商独资新能源汽车项目,总投资达到500亿元,规划年产能50万辆。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奠基,当年12月第一辆整车便下线。特斯拉的“整车制造”项目以其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特斯拉速度”,为特斯拉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中国车企产生了“鲇鱼效应”,激励它们加快创新。

我国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年产过千万”离不开开放环境下的激烈竞争以及特斯拉带来的“鲇鱼效应”。中国车企在开放竞争中锻炼出了真正的实力,使得今天的我国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最活跃的产业中心。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首次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超过120万辆,同比增长77.6%。

最近,我国进一步放宽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31条压减至29条,这显示了我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坚定决心,以及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的勇气。这个“年产过千万”的数据,建立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之上,体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起点。

在这个新起点上,我国一批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实现了强势崛起,不仅在产销量、核心技术、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实现了由并跑变领跑,也为全球新能源产业树立了一个“绿色里程碑”。绿色低碳发展是全球的趋势和大势,无法被任何封闭的行为所阻挡。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92.8万辆,同比增长12.5%。面对“加征关税”等压力,全球消费者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优质产品和绿色低碳理念的追求。合作共赢才是正道,封闭排他是死路一条。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做好事、做成大事。

特斯拉在我国的成功是一个典型的双赢、多赢过程,它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分工的大趋势,展现了合作共赢、和合共生的理念。如今,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利用我国的市场、技术和制度开放等优势,实现了“在中国,为世界”的转变。

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建厂,促进了绿色合作,带动了更多国家和地区的绿色低碳转型。例如,中秘共建的秘鲁钱凯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座南美首个智慧绿色港口投入运营后,每年将为秘鲁创造逾8000个直接就业机会,带来45亿美元收入,的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正式开启。

总的来说,我国的开放不仅带来了自身的进步,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