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最低工资上调,劳动者权益再提升
据新华社报道,随着对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的重视,今年以来,全国多个省份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据统计,至今已有超过十省份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调整。
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将惠及哪些人群?这对劳动者和企业有何影响?未来又将如何调整?以下是详细报道。
内蒙古自治区在11月15日发布了《关于调整自治区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自12月1日起,该区一、二、三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从1980元、1910元、1850元上调至2270元、2200元、2140元,涨幅分别为290元;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相应增长1.6元。
继内蒙古之后,江苏、浙江、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十多个省份也陆续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多数省份的月最低工资涨幅约为200元,个别省份涨幅超过100元。目前,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份的第一档最低工资超过2000元。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常凯指出,最低工资标准代表着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一道保护线,确保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能基本满足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生活需求。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存在差异,最低工资标准也会有所区分。
云南省自10月1日起,将一、二、三类地区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从1990元、1840元、1690元上调至2070元、1920元、1770元。昆明市西山区一家小超市的负责人覃先生表示,尽管员工薪酬已超过最低工资标准,但他仍将两名员工的工资从2700元调整至2850元,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不仅对低收入劳动者有积极影响,还会对其他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带来正面效应。例如,企业根据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最低档工资后,其他档工资以及员工加班费等也会相应提高。此外,对于“低底薪+高提成”的劳动者,如销售员、中介人员、带货主播等,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有助于提高他们在业绩低谷时期的待遇。
最低工资标准也是失业保险金、病假工资等一系列待遇的基准线。例如,职工在病假期间的病假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失业保险金标准通常为最低工资标准的90%。一些地区已建立了最低工资标准与失业保险金标准联动调整机制。
此外,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还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在试用期、被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后暂无工作期间的报酬等最低待遇。今年,浙江、河南、湖南等多省份在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后,也提高了在职工伤人员的伤残津贴标准。
未来,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将在保障基本民生功能的同时,还需综合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沈建峰表示,最低工资一般每两到三年调整一次,各地会参考多个因素进行科学测算和统筹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