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护航校园食安:陪餐制度升级,严查小金库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旨在加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用餐安全。

《指引》对学校食品采购、验收、加工、储存、配送等关键环节提出了详细的管理规定。其中,学校需严格执行陪餐制度,确保每餐都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并可根据条件建立家长陪餐制度。陪餐人员需与学生一同就餐,对食品质量进行评价,并记录陪餐情况。

为提高食品安全和满意度,《指引》要求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面向师生及家长的食品安全及满意度测评,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管理。

《指引》从食材采购、加工制作、原料及成品配送、人员管理、添加剂管理、食品留样、清洗消毒、环境卫生、餐厨废弃物处置、特殊食品和过敏源控制等多个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在加工制作方面,《指引》强调,学校食堂不得制售冷荤类、生食类、裱花蛋糕等高风险食品,并要求动物性、植物性、水产品等食品原料的工用具和容器分开使用,并标识区分。

食品配送方面,《指引》要求配送车辆专用,并配备符合条件的加热保温设备,确保热食成品在运输过程中的保存温度。

在膳食经费管理方面,《指引》对私设“小金库”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对有设立“小金库”行为的责任人员,将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分。

通过发布《指引》,教育部旨在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广大师生用餐安全,提升学校膳食服务水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