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全国心力衰竭日呼吁:重视心衰预防与规范治疗,降低再住院率与死亡率 正文: 11月26日,第十个全国心力衰竭日如期而至。心衰,这一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医师张健教授提醒,心衰患者一旦进入晚期阶段,根治难度大,预后不佳,需重视早期预防和长期综合管理。 心脏泵功能下降导致心衰,患者症状多样,若延误治疗,急性加重可引发生命危险。张健教授指出,心衰患者的五年死亡率高达50%-60%,与常见恶性肿瘤相仿。晚期心衰患者常伴有多重疾病,治疗难度大,经济负担重。 针对心衰,张健教授强调,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及早干预,至关重要。同时,对三高人群进行全程规范管理,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钾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 心率增快与心衰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心跳每分钟增加5次,可增加心血管死亡率和心衰再住院率16%。因此,心衰患者同样需要关注自身心率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心衰患者也是高钾血症的高发人群。部分心衰和慢性肾脏病患者所使用的药物,如普利类、沙坦类、螺内酯等,可能导致血钾升高,需谨慎使用。 张健教授呼吁,规范化诊疗有助于降低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率,减轻疾病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全社会应共同关注心衰防治,携手共创健康未来。
随着第十个全国心力衰竭日的到来,医学专家再次强调心衰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早期预防和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医师张健教授指出,心衰的晚期治疗难度大,患者预后不佳,因此预防和早期干预显得尤为关键。
张健教授提醒公众,心衰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起的,其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疲劳、水肿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心衰患者可能会面临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其五年死亡率高达50%-60%,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相当。
针对心衰高风险人群,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张健教授建议他们在早期阶段就开始管控高危因素,预防心衰的发生。对于已患心衰的患者,应做好“三高”共管,并长期综合管理心率、血钾等指标,以改善症状,降低死亡风险。
心衰患者的心率和血钾水平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心率每分钟增加5次,会增加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和心衰再住院率。因此,心衰患者应定期监测心率,并关注血钾水平,以防高钾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高钾血症是心衰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部分治疗心衰的药物可能阻碍钾离子排出,导致血钾升高。高钾血症严重时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脏骤停。因此,张健教授建议心衰患者定期检测血钾水平,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张健教授强调,心衰并非不治之症。通过长期规范治疗,患者同样可以拥有高质量的生活。患者应遵循医嘱,规范用药,并树立对“三高”、慢性肾脏病等高危因素的联防联控意识,加强对并发症的控制,实现疾病全周期的规范化管理,以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命。
专家提醒,公众应提高对心衰的认识,早筛早治,共同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