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法施行在即,北京高校加速学科布局优化
202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将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学位制度迈入新阶段。近日,北京市教委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学位法的贯彻落实工作,要求全市高校和科研机构全面梳理现有制度,确保与学位法规定相符。
会上,北京市教委强调,各高校和单位需对现有文件进行全面审查,对与学位法存在冲突或不一致之处,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修订。此举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更要确保人才质量。
据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介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以来,我国已培养出数千万高素质人才。此次学位法的出台,旨在加强学位授予的质量监管,明确培养质量不合格的学位授权点将被撤销,论文质量不合格者无法获得学位,以此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据悉,北京市已对学科布局进行了动态调整。近年来,共撤销191个学位授权点,新增87个,累计调整超过100个学位授权点,实现了学科结构的优化升级。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指出,北京市高校布局了一系列高精尖学科平台,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北京将继续优化学科专业,重点关注国家重点领域、空白领域和急需领域的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同时强化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
在教育部最新一轮学位授权工作中,北京市共有203个学位点获批,其中理工农医类占100个,占比超过一半,显示出北京市各培养单位对质量意识的重视。李奕表示,北京市将继续通过调整现有学科结构、培育新增学科点等方式,推动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针对即将实施的学位法,北京市要求各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入研究法规内容,制定相应配套措施,确保学位法各项要求得到有效执行。同时,指导各学位授予单位加强分类培养和评价,探索不同类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路径,严格学位授予流程,保障学位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中国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林华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对学位法的立法背景、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并结合实际案例,为各学位授予单位提供了具体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