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移防关岛:战略转移背后的亚太影响

近日,驻日美军宣布了一项历史性的调整部署计划,标志着驻日美军首次向海外转移部分兵力。这一举措在冲绳岛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对于当地居民而言,这一变化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缓解。

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冲绳进行托管,直至1972年冲绳回归日本。然而,美国在冲绳保留了大量军事基地,这些基地长期占据了冲绳岛的大片土地,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根据2006年美日两国达成的驻日美军调整部署计划,美国海军陆战队部分兵力将从冲绳转移至关岛和其他地区。这一计划原定于2014年前完成,但由于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计划的停滞,转移工作一度被搁置。直到今年7月,美日在“2+2”外长防长会谈中确认了转移的具体安排。

目前,驻冲绳美军总兵力约为1.9万人。根据美军方案,预计将有4000名后勤人员自12月起转移至关岛,另有5000人将迁往夏威夷和美国本土。最终,美军计划在2028年将驻冲绳美军人数降至约1万人。

首批转移的100名后勤人员预计将在2025年内完成搬迁,以便利后续部队分阶段进驻。日本防卫省表示,即将移防关岛的4000名美军人员主要来自驻冲绳的美海军陆战队第3远征旅总部、第4海军陆战团和第4战斗后勤支援营等。

为了推动驻日美军搬迁,日本政府曾出资28亿美元协助美军建设关岛布拉兹军营等军事设施。

尽管驻日美军转移可能减轻冲绳岛的一些负担,但居民们仍面临着美军基地带来的诸多问题,如噪音、安全事故、犯罪事件等。据冲绳县统计,1972年至2023年,驻日美军及相关人员共犯刑事案件约6200起,其中不乏恶性案件。此外,美军飞机的频繁起降产生的噪音和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以及对当地经济的负面影响,仍然是居民们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美军调整部署也意味着“第一岛链”防务的更多责任将落在日本肩上。美军正在推进“以陆制海”作战理念,将陆战团转型为“濒海团”,以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干预能力。预计到2030年,三个“濒海团”将具备完整作战能力,并在关键海域构建多层“远征前进基地”。

此外,日本政府也在冲绳周边岛屿加速军事设施建设,旨在与美军共同强化同盟的威慑力和危机应对能力。然而,这些行动可能为地区安全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负面影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