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俄乌冲突背景下,德国及欧洲正寻求提升自主国防能力,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面临诸多挑战。自冷战结束以来,欧洲的武器存量锐减,军工产能逐渐萎缩,军费投入不足。即便在2023年俄乌冲突激烈之际,欧洲军工业的发展几乎未见增长。目前,即便是欧洲军工业实力较强的国家,也难以支撑起一场长期战争。欧洲各国在军工项目上的分散性导致产能无法集中,资源分配不均。
以主战坦克为例,美国集中生产并装备“艾布拉姆斯”坦克,而欧洲则装备了多种不同的坦克,由于产量有限,其单价相对较高。随着美国新政府上台,欧洲国家可能需要增加国防开支。有专家预测,欧洲各国应将国内生产总值的3%用于国防,这一比例高于北约设定的2%目标。
尽管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让德国感到意外,但德国军工生产加速的步伐却相对缓慢。德国联邦国防军在2022年3月至2024年7月期间,共下达了总额899亿欧元的122份订单。然而,这些订单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2023年底才下达,并且大约四分之一的外国订单流向了美国企业。
贡特拉姆·沃尔夫,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的地缘经济学家指出,依赖美国持续全力协防欧洲的想法非常危险,尤其是考虑到德国尚未为新的战略形势做好准备。他在一份联合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中提到,德国联邦国防军在1992年接收的装备中,包括东德遗留的主战坦克6684辆。然而,在俄乌冲突爆发时,德军的主战坦克数量已降至339辆,榴弹炮的数量也从3000多门减少至121门。
沃尔夫通过比较俄罗斯和西方的6种武器系统数量指出,俄罗斯在半年内生产的武器数量相当于德国当前的全部装备。俄罗斯还能从朝鲜和伊朗获取军火支持,尤其是主战坦克的差距十分明显。按照当前的生产速度,德国军队的主战坦克数量要恢复到2004年的水平,需要到2066年。而自行榴弹炮则需要近百年。
沃尔夫强调,德国军工企业的生产模式仍以小规模作坊为主,导致重整军备的过程漫长且成本高昂。他以PzH2000自行榴弹炮为例,指出德国莱茵金属和KNDS防御系统公司每年仅生产不到10门,单价高达1700万欧元,而乌克兰的2S22“波格丹娜”自行榴弹炮年产量接近200门,单价仅为200万欧元。他呼吁德国军工企业加大投资,开展大规模生产,并强调国家需通过稳定的国防预算规划,向企业保证长期需求。沃尔夫表示:“作为一个工业强国,德国必须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