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后半篇文章:长效管理机制探究
在我国城市更新行动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人民日报》10月28日的报道,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和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等地在健全已改造小区的长效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此外,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文祥片区也尝试收取车位管理费,缓解了老旧小区长效管护的资金压力。
据住建部今年8月的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我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88万个,改造提升水电气热等老化管线32.6万公里,加装电梯12.5万部,增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27万个,增设停车位36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11.7万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75.5万个。这些改造措施大大提高了老旧小区的居住舒适度和安全韧性,使约1.1亿居民受益。
然而,在老旧小区改造后,也出现了诸如新增设施损坏后无人修缮、新建社区公共服务空间长期闭门谢客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老旧小区改造涉及环节较多,工程繁琐,导致衔接不到位;改造后物业服务企业入驻比例较低,服务专业性不足;以及改造中仍有一些未覆盖到的问题,居民满意度不高,不愿缴纳物业费。因此,有必要加强后期管理和维护,确保改造成果得到持续巩固。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些地区正在积极探索实践,如采取问卷调查、随机入户走访等方式,对改造工程进行检查和调整;部分地方试行“片区式物业管理”,引入一家专业物业企业负责多个老旧小区的管理;还有的地方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增加商业收益,用于补充后续管理维护资金。同时,住建部门正在研究建立房屋体检等制度,以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总之,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社会治理任务。只有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让更多居民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