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碰撞假人加速崛起,自主安全测试迈向未来
近日,2024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召开,众多车企及供应链企业积极参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宋家锋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汽车碰撞测试假人的技术发展迅速,已实现约80%的国产化替代。他强调,行业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多方资源共同支持,并希望在5至10年内推动实现国产碰撞假人的自主可控。
宋家锋指出,碰撞测试假人在汽车安全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已经开始对碰撞测试假人进行研发和应用。驾驶员在高速行驶中如遇事故,将面临来自正面、侧面、后方等多个方向的碰撞冲击。为了降低驾乘人员的损伤并开发更安全的汽车,汽车企业引入了初代碰撞假人,用于评估车辆的安全性,为汽车的安全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如今,碰撞假人不仅在汽车安全领域受到关注,在轨道交通、娱乐设施乃至军工等领域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宋家锋进一步解释了碰撞假人的组成和价格。一个标准的碰撞假人由头部、颈部、胸部、上肢、髋骨、下肢、脚部以及各种连接机构组成,包含近400个部件和约60个传感器。这些部件用于在测试中收集详细数据,以评估车辆的安全性。不同类型和配置的碰撞假人价格从数百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高昂的价格与研发投入、材料选择、制造工艺以及传感器的数量和种类密切相关。
宋家锋表示,国内碰撞假人的自主化进程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显著进展。目前,国内碰撞假人的研发正面临技术垄断、研发与标准协调等挑战。中国人体与欧美人体在体征和内在特性上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使用的碰撞测试假人与中国人体特征不完全匹配。此外,由于技术标准主要由国外垄断,国内在碰撞假人开发及更新上滞后,依赖进口导致成本高、供货周期长。
针对目前的技术进程,宋家锋透露,团队开发的国产碰撞假人已经实现了80%的自主替代。尽管法规上碰撞测试仍以进口假人为准,但随着国产假人的研发和相应标准的完善,相信中国将在汽车领域拥有自己可靠的碰撞测试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