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90年代中美电影合作:引进大片改变中国电影市场

在1994年,中国电影市场开始了全新的开放阶段。当时,中影公司开始引进一系列的美国分账大片,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迈入了开放的新时期。在此之前,中国大陆每年只有少量的美国片公映,即使是非好莱坞的商业佳作,也能引发观众的追捧热情。例如,引领上世纪80年代迪厅热潮的《霹雳舞》就是其中之一,据说其版权费用高达每部2万美元。

随着我国改革的步伐锁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各个行业都迎来了全面的变革。1993年,广电部先后下发了两个文件,指导下属电影制片厂的工作范围,中影公司负责引进美国商业大片,并与好莱坞制片公司根据国内票房动态进行分账。这一举措为当时死气沉沉的电影行业注入了一股新风。

从1994年到2001年的8年时间里,引进的好莱坞大片一直占据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高位。尽管在2000年由主旋律片《生死抉择》取得了年度票房冠军,但在这期间,几乎所有的票房纪录都是由引进的好莱坞大片创造的。即使在引进片的主演对观众来说毫无明星效应,甚至很多人连美国人的脸都认不全,观众们依然愿意挤破头去影院观看这些“西洋景”。

从1994年到2000年,中影公司共引进了46部海外分账片,其中包括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该电影在我国市场上一口气拿下了3.59亿元的票房。这些引进片不仅为中国电影市场培养了成熟的商业模式,也在文化心理上对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