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论文引关注:外来理论与本土化创新路径探析
近日,一篇高中生发表城市社会学论文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澎湃新闻报道,题为《中国城市社会学的外来理论引入与本土化创新路径——基于20世纪两次西方理论传播与本土化实践的考察》的论文,由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李某某撰写,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昊午作为通讯作者。
李某某,一位出生于2007年的女生,目前高中在读,研究方向为社会学、都市人类学。王昊午,出生于1987年5月,曾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作为访问学者在开普敦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工作,之后在中央民族大学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随后加入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现任助理研究员,同时担任中国民族学会秘书处秘书。他的研究领域主要为世界民族研究,包括文化人类学、海外民族志、南部非洲区域国别研究,发表了多篇相关领域的论文。
李某某和王昊午的文章回顾了20世纪上半叶以及改革开放后西方城市社会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指出外来理论的借鉴是城市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的必经阶段,为学科提供了理论资源,但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转化,才能真正实现理论工具的本土化。他们认为,外来理论借鉴与本土创新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关系,只有平衡好二者的关系,才能推动理论的有机转换,促进本土化创新。
该论文刊发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这是一本经过我国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由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综合性文化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