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环绕器:穿越亿公里,迈向火星
在202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评选中,一项名为“火星探测行星际飞行及环绕平台技术”的项目荣获一等奖,该项目团队成员来自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这个项目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火星探测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自几个世纪前的大航海时代起,人类便开始了对星辰大海的追求。深空探测作为连接地球与地外文明的重要桥梁,吸引了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投身其中。2020年7月,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成功发射,这一历史性壮举开启了我国火星探测的新篇章。
“天问一号”任务的火星环绕器研发团队凭借其在火星探测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卓越成就,荣获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这些技术成果不仅为未来的“天问三号”和“天问四号”等行星探测工程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为人类进一步探索火星、乃至更远的星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火星探测任务充满了挑战和未知。从地球飞往火星的飞行路径超过4亿公里,这需要探测器在短短200多天内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探测器能否成功被火星引力捕获并进入环绕轨道,成为了决定任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此外,探测器还需应对一系列复杂的挑战,如进入环火椭圆轨道、停泊探测、两器分离、中继通信、环火遥感等。
为此,朱新波教授领导的研发团队深入研究并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他们成功研制了一种高度集成的小型化综合电子系统,使环绕器具备了一体化的器务管理、遥测遥控、热控管理、配电管理、推进控制、机构驱动和数据存储等功能。同时,他们还设计了一种多系统多模式器上信息综合自主处理方法,以应对一级故障任务正常执行和二级故障整器安全的各种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朱新波教授亲自参与了火星环绕器的抓总设计、系统研制过程质量控制、整星大型测试与试验等全部研制阶段工作。他表示:“深空探测任务对探测器的性能指标要求都是最高的,系统设计复杂,攻关难度大。”
回顾过去,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背后,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智慧。展望未来,随着火星环绕器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将在火星探测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为实现人类对星辰大海的梦想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