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误击频发:友军误伤何时休?
近期,美国海军在红海区域的一次行动中发生意外事件,一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葛底斯堡”号在夜间击落了一架同属美军的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这起事件引起了全球军事媒体的广泛关注。
据美国海军官方消息,目前该事件已进入调查阶段。据悉,此次误击事件发生时,美国海军“杜鲁门”号航母打击群对也门胡塞武装控制区进行了新一轮打击。在这过程中,一架从“杜鲁门”号航母起飞的双座型“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被“葛底斯堡”号误认为敌机或导弹,导致其被击落。幸运的是,两名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
这一事件被美国五角大楼称为一年多以来美国在与也门胡塞武装交战中所遭遇的“最严重事件”。美国海军学会网站指出,此类误伤事件在航母打击群中极为罕见,但由于战场环境复杂,人为因素等各方面条件影响,误击事件在军事史上并不鲜见。
回顾历史,类似事件并不少见。例如,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一架F-15E战斗机险些被己方防空部队击落;1994年,两架美军“黑鹰”直升机在伊拉克“禁飞区”飞行时被美军F-15战斗机击落;2003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期间,部署在中东的美军“爱国者”防空导弹部队数次向己方或友军战机开火。2003年3月24日,美空军一架F-16战斗机在发现被己方“爱国者”防空导弹雷达跟踪后,立即发射了一枚“哈姆”反辐射导弹将其摧毁。
针对美军误击友军的现象,专家表示,现代主战装备通常会配备敌我识别装置,以降低误伤的可能性。然而,传统的电子应答式敌我识别装置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在“文森斯”号击落伊朗客机的悲剧中,该舰配备的“宙斯盾”雷达系统理论上足以分辨出空中目标是大型民航客机还是战斗机,但由于操作人员的紧张情绪等因素,导致一系列严重过失。
目前,美军正在对“葛底斯堡”号误击事件进行全面调查,以查明事故原因。同时,各国也在努力改进敌我识别技术,降低误伤事件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