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抬头,儿童预防与治疗指南

中国疾控中心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持续上升趋势。流感病毒、鼻病毒和人偏肺病毒是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中主要的阳性病原体。针对这些病毒的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冬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流感病毒是其中常见的病原体。北京市疾控中心指出,目前北京市流感病毒以甲型H1N1为主,传播力和致病力与往年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头痛、肌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并伴有咳嗽、咽痛和流涕等呼吸道症状。部分低龄儿童可能还会出现热性惊厥。极少数儿童感染流感后可能会进展为重症流感,引起喉炎、肺炎、脑病、心肌炎等并发症。

针对流感病毒感染,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抗病毒药物可以缩短临床症状的持续时间。但这些药物只对流感病毒有效,对于其他引起发热的呼吸道疾病,如细菌或支原体感染,则无效。医生会根据病情考虑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

人偏肺病毒和鼻病毒也是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人偏肺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3-6天,感染后全人群普遍易感,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症状较轻,如正规护理、对症用药、适当多喝水、多休息,多数人可以自愈。只有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基础疾病的患儿,病毒可能侵犯到下呼吸道,引起较重感染,需及时就医。

专家提醒,预防流感病毒的最佳方式是积极接种疫苗。流感流行季节,有流感样症状的儿童,尤其是有流感患者接触史的儿童,应及时就医,并进行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以明确诊断。大部分流感患儿都是轻症患者,可以居家护理。但如果出现超高热、高热不退、精神差、呼吸急促、胸痛、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中国疾控中心提示,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如孕妇、低年龄儿童、老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应根据疫苗接种的适用条件,积极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最新疫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