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五周年:软硬联通,协同融合谱写新篇章

新华社广州2月21日电,题为《软硬联通,协同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五周年侧记》的文章回顾了过去五年粤港澳大湾区在科创产业、软硬联通和协同融合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五年来,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大湾区在科创产业加速发展,软硬联通不断拓展,协同融合纵深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广州、深圳、珠海等珠三角九市。在全球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版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排名榜上,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已连续四年排名居全球第二位。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表示,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大湾区持续完善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以及不断优化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努力。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经济总量的预计达到13.6万亿元的情况下,大湾区经济规模迈上了新台阶。其中,香港在现代服务业、金融业、专业及商务服务业等领域具有世界领先地位,而澳门则以旅游业、博彩业、加工工业等为主要经济支柱,两者在大湾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快速交通的连接,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正加快推进。港珠澳大桥边检站2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口岸在春节期间创下客流车流新高:单日出入境客流达14.4万人次,单日出入境车流首次突破1.8万辆次,双双刷新纪录。港珠澳大桥成为港澳旅客“北上”出行的热门通道之一,这座于2018年正式开通的超大型跨海大桥变得愈发繁忙。大桥通车后,打通了粤港澳三地“1小时生活圈”,扩大了大桥外贸“朋友圈”。目前经港珠澳大桥口岸进出口货物收发地已覆盖内地所有省份,市场涉及国家(地区)超过230个。

政策层面的持续发力也为三地“软联通”打好了基础。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大湾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划定了“时间表”。该计划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强产权保护等,旨在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广东省以“湾区通”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便利港澳居民来粤干事创业。例如,2019年在香港成立的数藏中国(香港)有限公司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公司联合创始人、CEO付饶表示,他的公司申请入驻香港科学园,获得了创业人才计划的基金支持,在内地先后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办公地点和给予的税收减免、奖补。这些政策措施为港澳企业和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软硬联通的发展。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还注重加强与全球的交流合作。例如,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积极推动粤港澳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合作,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此外,广东省还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与国际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以提高大湾区的整体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粤港澳大湾区在过去五年中的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和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方面的决心和成果。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