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升级:专家呼吁提升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及AED设备配置
新京报讯(记者 张兆慧)心脏骤停是我国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致死、致残率较高。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敖虎山建议,应提高校园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率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率。
据《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经紧急医疗服务(EMS)接诊的心脏骤停人数超过75万例,患者存活出院率仅为1.2%。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并使用AED除颤是院外心脏骤停时的最佳急救方法。然而,在校园内,由于人员密集、运动场所集中,突发疾病发生风险较高,因此AED配置应成为重点。
2022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设立了“安心校园”“安心交通”“安心街区”三大项目,至2024年2月,共布设了3800余套应急救护一体机及AED设备。然而,设备使用情况统计显示,2022-2023年所配置区域发生20起心脏骤停事件,其中11起发生在学校,占55%,院前抢救成功率为54.55%。
敖虎山指出,以往校园心脏骤停的处理方式多是在等待校医或救护车到达,或者将患者送往学校医务室或医院。但如果能提高校园AED配置率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率,就能大大提高存活几率,减少悲剧的发生。
为此,敖虎山提出了以下建议: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提高校园AED配置率,如通过社会组织设立公开募捐慈善项目,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AED厂商向重点地区校园捐赠AED设备。推动校园AED设备管理维护标准化规范的落地实施,确保校园AED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此外,敖虎山还建议提高校园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效率,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实际操作,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和复训。尤其要关注县域等欠发达地区校园,推动急救资源的下沉,鼓励大城市急救讲师下基层,为基层校园提供心肺复苏技能培训。